Apr242012
.CO域名风光背后的故事
作者:cowin 发布:2012-04-24 15:41 分类:域名故事 阅读:14,492 views 评论关闭
当Juan Diego Calle向哥伦比亚政府申请代理.co域名时,他清楚的意识到其中潜在的巨大风险。这个从哈佛毕业的哥伦比亚人选择为字母表里的两个字符而战,他的目标是把国家的互联网身份标示商业化。
国际顶级域名后缀(缩写TLD)是指网站地址中跟在最后一个点后面的字母组合,作为commercial(商业的)的缩写,.com是最常见的域名后缀。除此之外多数国家也有自己的顶级域名后缀,比如墨西哥的域名后缀是.mx、澳大利亚的域名后缀是.au,也有很多国家的域名后缀同时也是常用英文单词或缩写,更丰富的含义使得这种后缀更具投资价值,比如图瓦卢群岛的后缀是.TV,黑山共和国的后缀.Me。
域名注册费用取决于域名管理者,通常为几美元或者几百美元。不过在二级市场上,有价值的域名可以卖到数十万美元。
哥伦比亚的国际域名后缀是.co,但长期没有开放注册。由于可以解释成corporation、company或者commercial等多重含义,.co域名背后的商业价值让投资客们垂涎欲滴。
所以在2006年哥伦比亚颁布法律允许通信管理部门修正政策后,.co域名的开放呼之欲出,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向通信管理部门提交合作申请,以期拿到.co域名管理运营权。
Calle从很小时便开始创业,十几岁时创建过立体声设备企业,二十二岁时又创办了专门针对拉美的搜索引擎广告营销网络:TeRespondo,2005年被Yahoo收购。后来Calle回到商业院校继续学习,同时又创建了STRAAT投资,企业方向为“互联网虚拟资产”。当2006年哥伦比亚政府打算托管.co域名时,Calle马上参与到.co域名代理权的斗争中。
从一开始32岁的Calle就完全没有赢的可能,他的对手包括了市值15亿美元、拥有.com和.net管理权的威瑞信(Verisign),Calle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负责.co域名代理权事务,2009年8月向政府管理部门提交了1165页的计划书,详细阐述了为什么Calle的团队是最佳选择。不过Calle还是没有十足把握,只能期待幸运之神的眷顾。
2010年2月,筛选掉Verisign和其他公司,政府部门把.co域名代理合同给了哥伦比亚自己人—Calle,事后Calle表示:赢得和互联网巨头竞争的感觉无与伦比。
.CO网络的董事Lori Anne Wardi说:国家荣誉感让我们日以继夜的辛苦工作,这是我们赢得合同的原因之一,同时把.co域名定位为提升国家符号的价值意义,也让胜利天平向我们倾斜。
赢得了代理权后, Calle第一要务便是着手推广.co域名,其次则是如何避免.co域名的typo特性被恶意利用,从而成为垃圾网站的集散地。
很多人注册.co域名后停放,然后在价格上涨后被倒手卖出,这伤害了很多企业利益。不过域名停放商SEO的报告显示停放的域名中仅有0.001%的域名每天被超过10个网友访问,更何况巨大多数互联网用户通过搜索而不是手工输入网址,就算.com域名和.co域名有5%(非常高的估计)的输错概率,大部分公司每年也只损失小部分访客。
为了降低停放带来的品牌纠纷,Calle的团队开始一系列营销运作,并把世界品牌100强的.co域名免费赠送出去,同时鼓励这么品牌所有人提前预注册。虽然部分企业表示难以接受$29一年的高注册费用,但其中多数还是注册了,毕竟每月的成本才$2.5。哥伦比亚政府会从.CO Internet SAS域名的销售收入提成25%。
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使用.co域名,比如twitter的t.co、Politico的politi.co、Overstock的o.co以及VentureHacks的angel.co,这使得.co域名的权威性得到了提升。据统计,在.co正式全面开放前,39000个.co域名已经投入使用了。
在开放注册的那天,Calle和他的公司依然十分忐忑,不过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他们,2010年7月20日开放注册的一分钟内,8,000个.co域名被注册了,22分钟内,已经有超过10万注册量,一天后,这个数字达到了233,000,一周后注册量为336,160。
取得.co域名代理权的6个月后,Calle已蜕变成互联网虚拟资产的大佬,.co域名已经有469,519的注册数量,甚至有人开始期待.co域名挑战九千万注册量的.com域名,不过面对这些成功,Calle只表示受宠若惊,只希望是.co域名维持现在的上升趋势,在这个细分的领域开创自己的将来。
最活跃的读者